• 院友风采

桂韬:当你觉得前进困难时,因为是在走上坡路

2019.11.15

桂韬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1989 年 11 月 22 日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,2012 年 6 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,在部队任职后,2016 年考入yl7703永利官网计算机学院硕博连读,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研究。乐于学习,热爱科研,希望为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上做出自己的贡献。科研方面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社交媒体文本的规范化,2016 年 9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,以第一作者在 AAAI, IJCAI, SIGIR, EMNLP 等国际顶会上发表长文 8 篇。这期间,参加国际会议 6 次,其中 4 次口头报告,2 次墙报,并多次在国内著名高校研究院做学术报告。在张奇教授和黄萱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,他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,乐观积极,不断进取,博览群书,开拓创新。2019 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。

一、你的学习生涯中,有没有对你选择踏上科研之路的一些重要事件?你是如何燃起科研兴趣的?为什么选择读博?

来复旦读博的选择看起来有些机缘巧合,但其实早在父辈时就有渊源。我生长在江西农村,我的爸爸是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,我的叔叔是村里第一个研究生,也是在复旦求学。我当年高考第一志愿是复旦,但是被国防科大的提前批录取,考虑到家里的条件后选择了去国防科大读书。在国防科大读书期间就多次参加科研竞赛,动手设计的智能车被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收藏。毕业后在部队实习工作期间,碰巧遇到一次关于人工智能的高峰论坛,又重新燃起浓厚兴趣,感觉到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很有前景,于是从部队退役,考研来到复旦。来到学校后,和黄萱菁教授的第一次谈话,就让我想对这个研究领域了解更深,想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,于是就决定要读博到底。

二、你觉得读博期间的科研辛苦吗?当你的科研陷入瓶颈时你会怎么做?怎么调整自己?完全没有灵感没有方向时怎么办?

在复旦读书已三年多,期间其实并不觉得辛苦,如果和以前在部队和军校的压力相比,现在其实不算什么。那时候除了和复旦一样学习基础课程,还要学习军事课程和进行军事训练,每天定点起床训练,连假期也要在部队实习,不过这也使得我现在做事更加有毅力,抗压性也较好。所以我很享受现在的校园生活,对科研也充满兴趣和热情。实验室的老师们都很好,不会强压任务,而且老师们自己往往是第一个到实验室开始工作的人,有着很好的榜样作用,有时候还帮我们通宵改论文,对每个人的帮助都很大。

因为我来读书时年纪已经不小了,导师起初以为我未来会选择就业,所以起初偏重让我参与项目。那时确实比较迷茫,不清楚自己科研从何下手,项目任务又比较重抽不出时间做研究。在实验室学习两个月后,我鼓起勇气和导师聊了下自己的兴趣,意外的是张老师很高兴我能明确自己的选择,于是告诉我做科研要准备哪些知识,要看哪些书。老师每天会问我们的工作进展,等到大家羽翼逐渐丰满时给我们可以承担的任务,但是科研靠自己不行,还需要学长和老师的指导,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和师兄黄浩然一起完成的。科研小白很难想到 idea,老师给你一个问题做起点,学长带领你逐渐进入,后面就能逐步开始自己做研究了。

若说瓶颈,所有人都会遇到,我们总会感到想做的研究已经被别人解决得很好了,简单的无法被专家认可,难的又感觉做不了,但往往突破就在这些让人觉得很难的地方。那是一次午饭,张奇老师像往常一样和我们一起聊天,他说社交媒体的序列标注任务因为语言使用的不规范,所以很难完成,但值得在这个领域做些研究突破,有谁愿意尝试?我当时和一位师兄接下了这个任务。其实这个课题 2013 年开始卡耐基梅隆的团队就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,由于任务难度很大,后面几年很少有研究者尝试改进。深知这个任务的难度很大。于是开始每天汇报分析看哪里还可以改善,经常深夜还在讨论,连续 5 个月从早 8 点到晚 12 点。中间的过年期间要还赶回家结婚,结婚前四天才赶到家,也没度蜜月在婚礼结束后就返回学校了。很幸运地,这个工作成为我中的第一个会议论文,并在 EMNLP 2017 大会上做了口头报告。

刚进入这个领域时,我也曾陷入研究的迷茫无法自拔。是黄萱菁教授和张奇教授不断开导鼓励和同学们的耐心疏导,使我明白前进道路总是充满荆棘,唯有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,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,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,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方法,讨论是理解知识的妙招,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。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体会就是要学会思考,明确自己的想法,有创新意识,不断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,提出可能存在且没有解决的问题,继而展开研究。此外,坚持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科研实践相结合,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一致,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、方法积极、灵活地运用于科研实践中,不断开拓创新,提升自己的总结与实践能力。

三、你觉得读博期间来自哪里或来自什么人的帮助最大?

前面也说了,在科研上,来自导师们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是最大的。除此之外,来自家人的理解、支持和互相帮扶也是不可或缺的。我的妻子现在是上海交大分子医学专业的博士后,因此我俩也成为我们村里的第一对博士。我的爸爸是老师,他一直在我的学业上很支持,我的家族也是对后辈们读书很开明很支持。但是当我决定从部队退伍辞职后空白一年时间准备考研,我的父母很难接受。当我下定决心考研,我到上海来看妻子(当时还是女朋友),她很支持我的决定。一旦萌生了想法,不走这条路就让我很痛苦,我再度和父母进行沟通后,他们终于同意了。家人的支持真的很重要。然而我决定考研之后,6 月份开始准备才发现很难,开始很痛苦,知识都忘记了,而且我本科学的是自动化,其实计算机的基础也并非非常扎实,就这样咬牙坚持下去。结果运气很好,当年还考取了复旦第一名。

我和妻子家里是邻居,高中前自己学习不好,她一直是第一名。我爸爸当时是学校老师,就有意把我和优秀的她安排在一起,希望能带动我的学习。但是我小时候很皮,喜欢打游戏,我爸爸说要是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不许我继续读书了,我才发现事情的严重程度,开始发奋努力三个月,结果和她考上同一个重点高中,还很巧又在同一个班。不过那时我们是朋友,还没有谈恋爱,等考上大学才开始交往,结果就是一口气的九年异地恋。在部队工作的 3 年,真的是一年见一次。所以就像我前面说的我对现在的学习生活很享受,对于现在可以在一个城市生活的爱情也是更加珍惜。因为我俩一起从事科研,所以共同语言也变得更多了。很感谢在身边一直支持我的他们!

四、课余生活你喜欢做什么?如何协调好科研和生活呢?

研一研二时,每晚实验室都一起打羽毛球。周末会陪妻子一起周边转转,电影常看,但是游戏已经不怎么打了,年纪大了反应变慢了。科研忙也不会忙到没有时间谈恋爱,两个人能在一起互相开导,彼此有倾诉的对象,对科研也是很有益处。我有段时间科研每天很努力,结果并不有效,就很怕来实验室,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。那段时间我经常和妻子倾诉,她也并不是跟我讲一堆励志的话,只是告诉我她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,也是慢慢就挺过去了,放下就好了。我们实验室常对科研的难度开玩笑说:“想好的 idea 很难,实现可能又不有效,实现了可能写论文很难,发表后也可能被评审指出一堆问题,现在可能录用了也去不了开会……” 但是有个人能一起倾诉、帮衬总是好的。

五、毕业后的计划和打算?为什么做这个选择?

我希望能继续科研,能进入高校当老师当然更好,不过现在比较难。可能计划是和妻子一起出国博士后进站进修,不过最终还是想回国工作。在人工智能领域,中国目前已经做得很好了,今年自然语言处理顶会 ACL 的最佳论文就来自中国。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和美国比肩,当然未来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壮大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

我觉得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兴趣,找到自己喜欢的事。我们实验室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可以说是海纳百川,各种学科背景的同学都有,自动化、文学、哲学、经济等等学科,大家都是找到内心热爱的计算机聚到一起,在这里还能进行各学科交融研究。

六、你对于想要读博或者新晋博士生有什么建议?

一是刚进入实验室要多和老师和同学交流,科研靠自己很难,要有领路人。我自己也在努力做好领路人的身份,经常和大家交流,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之前的自己。

二是要对专业热爱,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失败,一百次实验可能只有一次能成功。遇到失败很沮丧,老师问进度时就很有压力。但是只有热爱才能有干劲,才能在意志消沉后重新燃起激情。

三是要有很好的学习氛围,不管是来自实验室或者亲戚朋友。我们实验室经常组织团队建设,感觉这里就像个大家庭,能很快融入这个集体。初进入时会遇到很多大牛,感觉差距很大,不要气馁,慢慢积累你们之间的差距会随着时间减少,而且大牛们都很 nice,可以和他们多多交流。

四是要有好身体,锻炼很重要。人都会懒惰,但是锻炼身体还是不能懈怠。熬夜也要适度,要养成好的作息,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我们实验室已经很久没有通宵,因为老师帮助大家做好科研计划,把工作量提前,就不会在 deadline 前熬夜了。

桂韬深知,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博士研究生,不仅要德智双馨,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。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,正是锻炼能力,展现魅力的舞台,他很庆幸能够登临,并且在此期间尽力地去付出和争取。

采访:徐敬楠